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上海光機所)成立于1964年5月,是我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激光科學技術專業研究所。發展至今,已形成以探索現代光學重大基礎及應用基礎前沿、發展大型激光工程技術并開拓激光與光電子高技術應用為重點的綜合性研究所。研究...
截至2022年11月,上海光機所共有在職職工922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人員462人),包括兩院院士7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人、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9位、國家重大專項副總設計師1人、國家重大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9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1個團隊連續獲得2項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支持、百千萬國家級人才工程入選者2人、國家特支計劃領軍人才入選者6人、國家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4人、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6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1人、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1人、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1人;4個項目入選中科院創新交叉團隊、中國科學院“關鍵技術人才”11人、中科院產研人才項目入選者1人、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優秀會員15人、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56人、6人獲中科院特別研究助理項目資助;上海市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8人……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是我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激光專業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現已發展成為以探索現代光學重大基礎及應用基礎前沿研究、發展大型激光工程技術并開拓激光與光電子高技術應用為重點的綜合性研究...
上海光機所國際合作工作始終圍繞上海光機所的主責主業,以服務重大任務和國家需求為牽引,強化目標導向,注重內外集成協同,加強重大國際合作任務的謀劃。堅持“戰略布局,需求牽引,技術引領,合作共贏”的原則,基于科技部授予的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及本單位學科技術優勢,圍繞“一帶一路”國家倡議,深化拓展與發達國家實質性合作,夯實海外機構建設,積極培育和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加強國際組織任職推薦,組織相關國際會議等,匯聚各類國際人才,建立以“平臺-人才-項目-組織”合作模式,融入全球創新合作網絡,助力上海光機所成為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上海光機所國際合作一直得到所領導的高度重視,歷屆所長親自主管國際合作。1972年,上海光機所接待諾貝爾獎的美籍華裔科學家楊振寧,標志著我所第一次對外開放。2007年,被科技部首批授予“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科技部首次對全國2006-2008年間認定的113家國際合作基地進行了評估,上海光機所獲評“優秀”。2021年,科技部首次對全國719家國際合作基地進行了評估,上海光機所持續獲評“優秀”。王岐山副主席到上海光機所視察時,對上海光機所近幾年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以及重大國際合作項目“...
近年來,上海光機所貫徹落實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與科技成果轉化,與地方先后共建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上海先進激光技術創新中心、杭州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初步形成長三角一體化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格局,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緊密融合,服務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南京先進激光技術研究院:聚焦于激光領域的產業技術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建成江蘇省激光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及全固態激光技術、激光裝備及工藝、激光檢測儀器等研發中心,入選科技部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示范名 ...
作為我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激光科學技術專業研究所,和首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在致力于科技創新的同時,十分重視科普工作。多年來,上海光機所借助科研院所強大的科普資源優勢,圍繞光學與激光科學技術,積極開展公眾開放日、科普講座、科技課堂、科普作品創作等在內的系列科普工作,獲得...
部門職責
負責制定重大工程項目相關科技發展規劃和規章制度;負責制定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工作的考核辦法;負責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院A、C類先導專項、工程型號(含軍品批產業務)、背景型號、型譜及經所務會議確定歸口管理的重大民口項目爭取與管理;負責工程橫向課題的爭取與管理;負責歸口項目的策劃、申請、計劃、合同和驗收等全過程管理;負責歸口管理項目的科研經費預決算,協助審計工作;負責歸口項目科技統計和科研檔案工作;負責型號產品、軍工產品、重大專項產品/工程的質量管理和質量檢驗工作;負責型號產品電子元器件/材料、軟件等過程質量控制工作;負責提出歸口管理項目績效分配方案;負責涉密外場試驗歸口保密管理;負責歸口對外文字材料、PPT的???;所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等。
copyright 2000-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滬ICP備05015387號-1
主辦: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上海市嘉定區清河路390號(201800)
轉載本站信息,請注明信息來源和鏈接。
滬公網安備
310114020100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