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機所國際交流與合作概況
上海光機所國際合作工作始終圍繞上海光機所的主責主業,以服務重大任務和國家需求為牽引,強化目標導向,注重內外集成協同,加強重大國際合作任務的謀劃。堅持“戰略布局,需求牽引,技術引領,合作共贏”的原則,基于科技部授予的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及本單位學科技術優勢,圍繞“一帶一路”國家倡議,深化拓展與發達國家實質性合作,夯實海外機構建設,積極培育和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加強國際組織任職推薦,組織相關國際會議等,匯聚各類國際人才,建立以“平臺-人才-項目-組織”合作模式,融入全球創新合作網絡,助力上海光機所成為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上海光機所國際合作一直得到所領導的高度重視,歷屆所長親自主管國際合作。1972年,上海光機所接待諾貝爾獎的美籍華裔科學家楊振寧,標志著我所第一次對外開放。2007年,被科技部首批授予“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科技部首次對全國2006-2008年間認定的113家國際合作基地進行了評估,上海光機所獲評“優秀”。2021年,科技部首次對全國719家國際合作基地進行了評估,上海光機所持續獲評“優秀”。王岐山副主席到上海光機所視察時,對上海光機所近幾年取得的系列科技成果,以及重大國際合作項目“中以高功率激光裝置”給予了高度評價。
一、搭建合作平臺,組建聯合單元,提升研究所國際學術地位
2012年4月28日,中韓高能量密度激光物理聯合研究中心成立。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和韓國科技部部長李周浩共同為中心揭牌。中韓聯合研究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來,對韓、中兩國科技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韓方合作單位韓國原子能研究所是擁有多年歷史的優秀研究所,在原子能領域取得了一些世界級的成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評價。
2013年9月10日,為加強中日學術交流,深化鞏固雙方合作,為雙方科研人員提供學術交流平臺,上海光機所與日本理化研究所在多年合作的基礎上,組建了“中日SIOM-RIKEN聯合實驗室”。上海光機所時任所長李儒新和日本理化研究所先進光電子中心主任Katsumi Midorikawa共同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2015年7月5日,中以高功率激光科學與工程聯合研究中心成立。聯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旨在為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和以色列希伯來大學之間搭建一個長期合作的科學研究平臺。通過聯合研究小組、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等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互訪和人才培養制度。共同致力于長期地學術交流、科研互訪的合作模式。2017年上海光機所完成全系統聯機驗收并交付以色列,這是首次向科技強國出口數千焦耳級大型激光裝置,作為第一個具備輸出大型高功率激光裝置整機能力的國家,該裝置激光輸出的穩定性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外方高度評價。
2019年11月4日,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俄科院應用物理研究所(SIOM-IAP)激光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上海光機所舉行。俄科院Alexander Sergeev院長和中科院張亞平副院長共同為聯合實驗室揭牌。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黨委書記邵建達和俄科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副所長Efim Khazanov簽訂了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癝IOM-IAP激光聯合實驗室”旨在通過各類國際合作項目和學術活動,加強雙方科技人員的交流,根據中俄兩國在激光物理科技合作的需求,積極促進兩國在激光領域科技合作。該聯合室的組建得到了Ltd.Laser Components公司的大力支持。2021年8月,與俄羅斯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共建的中俄激光科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獲科技部建設批復。
二、加快建立“以我為主”的超強激光國際合作范式,國際合作層次持續提升
上海光機所在高功率激光、信息光學、光學與激光材料科技領域與以色列、白俄羅斯、韓國、日本、俄羅斯、愛爾蘭、美國等 20余個國家開展了實質性科技合作,承擔多項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建立“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戰略伙伴關系,推進互利共贏的實質性合作。
為搶占激光科學與技術國際制高點、服務聚變物理等國家重大需求,上海光機所發揮超強激光大科學裝置群開放運行的優勢,牽頭多邊合作,形成“以我為主”的超強激光全球協作伙伴聯盟,匯聚全球高端人才,打造國際領先的超強激光科學與技術開放共享大科學中心,填補我國在該領域國際化開放平臺的空白,形成一批國際領跑的原始創新成果。
三、探索疫情時代國際合作新模式取得成效,成立國際咨詢委員會
2020年,上海光機所匯聚國際大咖智慧,率先組建世界知名專家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包括著名激光電子加速機制提出者Toshiki Tajima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David Avnir教授、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Philip St. John Russell教授(聘用)、美國物理學會(APS)主席 Philip H. Bucksbaum、法國波爾多大學光電研究所所長Philippe Bouyer教授、俄羅斯科學院院士Efim Khazanov教授等19位專家。
目前國際咨詢委員會已召開三次國際咨詢委員會線上會議。三次會議上分別圍繞“戰略規劃”、“大科學裝置”、“人才引進”為主題,各位委員對上海光機所戰略規劃、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國際合作、產業規劃等方面提供了詳實有效的咨詢意見。
組建國際咨詢委員會是上海光機所促進改革創新發展,促進國際合作的重要舉措之一。上海光機所將一如既往地與委員及海外合作伙伴加強在基礎研究領域合作實驗、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國際合作。上海光機所歡迎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共同應對科研挑戰,促進互利共贏,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四、傳承國際合作優良傳統,組織國際會議,形成國際學術領導力
1980年,激光領域第一次在國內舉辦的國際激光會議,是上海光機所第一次參與組織的國際會議,也是國內在激光領域舉辦的第一次國際性會議,鄧小平同志接見了在京參加會議的部分國內外代表,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自1980年起,上海光機所主辦或協辦國際會議已有40余次。上海光機所平均每年組織2—3次中小型國際會議,為上海光機所科研人員搭建學術交流平臺?!笆濉逼陂g主辦二類及以上國際學術會議14次。如高功率激光科學與工程系列國際研討會(HPLSE)、首次在中國召開的超快現象國際會議(UP2020),發起環太損傷-高功率激光光學材料系列會議等。
五、加強國際化人才培養與引進工作,形成國際高端人才聚集效應
上海光機所注重加強海外人才引智,擴大吸引力度,開創“清河之光論壇”,吸引和引進了一批具有戰略視野、善于組織領導、能夠敏銳把握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發展態勢的領軍人才來上海光機所開展國際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
“清河之光”論壇是由上海光機所主辦的高層次學術交流活動,著眼于研討本所相關科技領域以及交叉學科領域的最新前沿動態與發展趨勢預測,旨在進一步活躍上海光機所學術氛圍,為上海光機所科技人員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鼓勵學術交流,啟迪和激發科技創新思維。通過邀請這些世界著名科學家,結合世界前沿科研領域,加強上海光機所的科研人員與科學家們的學術交流,了解世界前沿科研動態。
經上海光機所申請獲批中科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激光物理學家Gerard Mourou教授獲2018年諾貝爾獎;俄羅斯科學院院長亞歷山大·謝爾蓋耶夫被上海光機所推薦入選中科院外籍院士;“清河之光”論壇嘉賓中村修二、Donna Strickland分別獲2014年、2018年諾貝爾獎;引進英國皇家學會會士、OSA fellow、光子晶體光纖之父Philip Russell等高端領軍人才和團隊,進一步強化我所在超強激光材料領域的優勢
面向未來,上海光機所擬進一步優化所內國際合作環境,營造開放協同的國際合作創新空間,構建國內外科技創新網絡,努力打造院內國際合作工作高質量發展標桿,持續輔助提升所內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工作創新策源力,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科技及外交事業貢獻力量。